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7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灵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傅梦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  刘作奎

  1.开行频次日益密集货物品类渐趋丰富

  光明智库:2011年3月,“中欧班列”正式开通,成为“一带一路”运输线上的独特风景。与其他物流通道相比,中欧班列有哪些优势,呈现出哪些亮点?

  王灵桂:亚欧之间有空运、海运、陆运三类主要物流通道,陆运又可以分为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铁路与海路是两种适合较大宗货物远途运输的物流方式。海路运输目前占亚欧国际运输总量的95%以上,是亚欧大陆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特点是运量大、价格低,缺点是运输时间长。而中欧班列则在运输时间、价格上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例如,从重庆至德国汉堡走海运大约需要40~45天,而从重庆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则只需16天左右,在时间上仅为海运的1/3,在价格上只有空运的1/5左右。相比公路运输,中欧班列更加安全稳定。就经济影响而言,班列的通行会产生辐射效应,它与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结合,形成“经络”与“骨骼”,有利于促进途经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王灵桂。郭红松绘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傅梦孜。郭红松绘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刘作奎。郭红松绘

  刘作奎:截至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经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运送货物超过110万标箱,中国开出的班列重箱率达94%,抵达中国的班列重箱率达71%。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呈现两大亮点:

  第一,班列数量快速增长,回程开行班列增长迅猛。中欧班列开始试运行时,年开行量很少,且均为单向去程列车。2017年,开行量达到3673列,2018年开行量超过6300列,同比增长73%。2017年,回程开行量已占班列总数的34.7%。2018年,回程班列较上年同比增长111%,达到2690列,占班列总数的四成二。

  第二,班列覆盖范围广、运输模式完整。截至2018年,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主支线共计101条,连接国内59个城市,欧洲15个国家的50个城市。沿途城市既包括武汉、广州、连云港等沿江沿海城市,也包括郑州、西安、兰州等内陆城市,还包括义乌等特色产品城市。班列的境外国家覆盖面也日益广泛,形成了以“三大通道、四大口岸、五个方向、六大线路”为特点的基本格局。

  “三大通道”分别是指中欧班列经新疆出境的西通道和经内蒙古出境的中、东通道。“四大口岸”分别是处在三大通道上的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它们是中欧班列出入境的主要口岸。“五个方向”是中欧班列主要终点所在的地区,主要包括欧盟、俄罗斯及部分中东欧、中亚、中东、东南亚国家等。“六大线路”是指在规模、货源组织以及运营稳定性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成都、重庆、郑州、武汉、西安、苏州等地开行的线路。

  通过班列运输,我国与欧洲国家的多个城市如波兰罗兹、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英国伦敦、法国里昂、意大利那不勒斯、西班牙马德里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傅梦孜:中欧班列早期所运货物品类相对单一,最早开通的线路“渝新欧”起初运输的多是当地生产的电子产品。目前,中欧班列所运输货物品类极大丰富,去程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制品、化工产品、木制品、纺织品等;回程主要包括欧洲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酒类、电子产品、木材等。

  从项目的可持续性看,中欧班列逐步实现常态化经营,运营模式日趋稳定。随着逐步探索,境外集货揽货经验日益丰富,海外仓建设提速,线路不断优化,大部分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现在,中欧班列已经可以向货运市场提供四种类型的班列,即主要服务于大型出口企业的“定制班列”、常态化开行的“公共班列”、货物随到随走的“散发班列”以及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拼箱业务。

  2.释放海陆并举、双向发展的潜力

  光明智库:看来,中欧班列已经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超级配送员”,也是共建“一带一路”落地落实的样板。那么,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对共建“一带一路”、助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有什么作用?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图为铁路工作人员在“中欧班列”货运列车旁进行巡查,确保列车运输安全。新华社发

  王灵桂: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中欧班列有力支撑和推进了“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作为国际陆路运输的新型组织方式,中欧班列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欧洲和中亚的贸易迅猛发展。以西安至阿拉木图的班列为例,从最初的每月1列到现在每天3列常态化运营,实现了开行数量的井喷式增长,规模效应不断凸显。中欧班列不但带去货物,更促进了民心相通,成为促进各国对话协商、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各国人民交流互鉴、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傅梦孜:在班列开通之前,我国对外进出口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沿海各省市,而位于内陆的中西部省份,对外交通运输能力相对较弱,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东部沿海。中欧班列的开通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沿线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为这些地区打造开发开放新高地创造了重要条件,成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我国广大内陆地区从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在中欧班列开通后大幅增长。可以说,中欧班列释放了我国海陆并举、双向发展的潜力。

  3.在竞争中成长,保持底气与自信

  光明智库: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波兰、俄罗斯等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建立了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两年来,这一合作机制发展情况如何?在您看来,制约中欧班列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有哪些?

  刘作奎: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的职责包括分析班列情况、优化运输组织、完善服务保障、联合新成员加入等。截至2019年4月,已经在我国郑州、白俄罗斯明斯克、德国波茨坦、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分别举行了四次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会议。会上通过了《中欧班列合并优化编组运输组织协作办法》《中欧班列发生运输组织障碍时相互通报信息和协作办法》等多个文件,使联合工作组框架大大完善;更多国家也参与到合作框架中来,如一致同意奥地利、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正式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工作组会议。

  此外,在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协调下,国际铁路合作组织特别为中欧班列解除了铁路运邮限制条款,负责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万国邮联专门设立了国际铁路运邮工作组,国际货约运单“一单制”快速应用发展,成功探索了“安智贸”铁路运输试点,实现全程通关放行;与部分沿线国家联合实施了海关“关铁通”合作项目,建立了中欧班列检验检疫工作机制,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中欧班列:载着货物与友谊,穿行“一带一路”

图为在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商务主管(左)同外籍雇员进行业务沟通。新华社发

  傅梦孜:中欧班列目前仍面临着一些不适应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口岸运力不足,低于来自我国内陆地区旺盛的铁道运输需求。而在国外有些地区接运能力长期不足,来自中国的货物经常需要在口岸等待停装。一些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铁路老化、失修等使得班列运行速度低,列车车辆不足、换装设备少、线路铺画少等导致班列运力无法满足需求。

  王灵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会在各国发展中更加凸显。竞争是正常的,只要中欧班列不断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缩短运行时间,就可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正常的竞争,是中欧班列不断进步的动因之一,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底气和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要改善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坐等。目前,中欧班列的运营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要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吸引地方尤其是国外企业抓住中欧班列带来的机遇,扩展回程班列运载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的作用,做好班列实际调研,了解相关国家最新情况,利用好相关国家丰富的资源,并预先做好风险评估与预警应对工作。

  4.打造核心竞争力,擦亮“金字招牌”

  光明智库:在学习“渝新欧”“蓉欧”“汉欧”等早期线路经验的基础上,众多地方政府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参与班列的开通和运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灵桂: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欧班列成为地方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国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抓手。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画好精谨细腻“工笔画”,要进一步汇集各方之智、多方之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品牌和样板。

  要稳步推进班列整合,注重市场收益导向。近几年,部分班列依靠补贴的现象有所好转,例如地方政府已经停止对“苏满欧”“义新欧”“营满欧”等班列线的补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运作。在今后建设中,要注重市场收益导向,继续减少中欧班列对国家补贴的依赖,真正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中欧班列也要通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打造出自己的物流核心竞争力。相关各国要进一步实现政策沟通,为中欧班列提供更加透明、公开、顺畅、便利的运营环境。

  刘作奎:当前,中欧班列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然而,尚未出台一套较为完整统一的管理文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指明了中欧班列的发展目标,如何落细落实仍有待探索。

  从欧洲开往中国的班列,应当满载中国人民喜爱且有市场竞争力的物品;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也要符合这个需求。要通过货源的丰富、适销,确保中欧班列越开越顺畅。建议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统筹好国内外资源。各地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线路与货物。积极拓展并深化与相关国家的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通道运输提供有力支撑,让中欧班列真正成为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李晓、马卉、蒋新军

  实习生 王美莹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7日 11版)

[ 责编:石佳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