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青(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
10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出品的“抒情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创歌曲音乐会”在北京上演,拉开了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序幕。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现实是具体的存在。用抽象的音乐艺术表现具体的现实存在并非易事,进行现实主义音乐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如此,这次音乐会还是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所有作品都沾着露珠,冒着热气,不仅毫无违和感,还让人倍感亲切振奋。
作为主创人员之一,我参与了音乐会从创意到实施,从采风到创作,从反复修改到最终登上舞台的全过程。在此,我介绍一下创作体会和创作经验。
歌曲创作是有规律的。一首好歌的诞生,总是凝聚着词曲作者、歌手、乐队、制作人等许多人的真情与心血。这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歌曲创作活动历时近一年。明确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主题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就开始分批组织百余位知名词曲作者及中青年音乐骨干进行集体采风。从2017年11月开始,大家分赴深圳、厦门、浦东、雄安等多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深入一线生活,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
以前,有些艺术家采风的确存在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问题。而这次我们的主创人员是真听、真看、真想、真触动。所到之处,无不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的巨变,让大家心生共鸣,艺术灵感和创作热情便汩汩而出。比如,大家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感受着八面来风、潮起潮落,很自然地发出“你是一条路,还是一座桥”的感慨。于是,深情昂扬的《海路》便诞生了。《从这里出海》等数首礼赞沿海开放城市的歌曲的初稿,都是这样在集体采风的途中产生的。
任何优秀艺术品的诞生,都需要反复打磨。这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歌曲创作活动,在这方面做得格外到位。集体采风结束后,艺术家们带着满满的激情与感动,分头开始创作,很快拿出了各自的初稿。作为主办方的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充分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见解,同时结合多年承办大型晚会的经验,分批组织顶级专家成立专家组,对每一首歌曲进行“集体会诊”。每一次“集体会诊”,既是专家学者们的一次传经送宝,也是词曲作者们的一次学习升华。从对主题的把握到对形式的调整,从对歌词的修改到对旋律的斟酌,在几十次的“集体会诊”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各抒己见,精益求精,最终从新创作的50多个作品中,精挑细选出15首主题鲜明、风格各异、朗朗上口的歌曲。这15首歌曲,不仅是词曲作者的真情流露,更是各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汇成了一组献给新时代的赞歌。
回顾这次历时一年之久的主题创作活动,我认为贯穿其中的运作模式格外值得一提,因为它为我们今后的现实题材歌曲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歌曲创作活动,正是文化和旅游部不断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推向持久的重要举措。此番开创性地采取“先期集中采风+后续独立采风”的形式,已经让我们在这台专题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中看到了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推动形成推出精品力作的长效机制。
培养了一批青年词曲作家是这次主题歌曲创作活动的另一大收获。无论是在舟车劳顿的采风途中,还是在热火朝天的研讨会现场,那些有着良好音乐素养、极具创作潜力的年轻人,都以谦虚诚恳的好学态度主动求教;而专家团队中的老艺术家们,则将他们实践多年的宝贵经验和盘托出。这批年轻人在拼命吸取养分的同时,也不断以自身的朝气和创新思维,感染着前辈。这无异于一次特殊的课堂教学,老、中、青三代人,教学相长,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成果不言而喻。如果经过几番如此的历练,这批年轻人将会迅速成长为中国音乐界的中坚力量。
聚焦四十年,抒情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新创歌曲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只是一个精彩的开始。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将组织全体主创分赴各地进行巡演,接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阅。同时,我们要积极总结推广这次艺术创作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努力创作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