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红船精神”引领深化农村改革

2018-09-21 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李兵、王小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承载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发源于安徽的大包干精神、小岗精神、沈浩精神等中国改革精神之源,更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40年前,小岗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用“红船精神”引领深化农村改革

  近日,安徽皖南黄山脚下各地乡村田园中稻成熟,与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秋日流金的丰收图。施广德 摄/光明图片

  1.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绿色兴农等方面的改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大包干精神的精髓,是“红船精神”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弘扬。大包干精神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

用“红船精神”引领深化农村改革

  河北省河间市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微爱接力”农村留守儿童志愿帮扶公益活动。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乡村的本业,是国家最基础、最刚需的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驱动,需要不断消除限制与阻碍乡村发展的因素,激活乡村要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安徽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

  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就要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疏通资本、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渠道,将闲置的资源用起来、让沉睡的资源醒过来、把外面的资源迎进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必备的资金、土地等物质条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产业兴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投身乡村建设,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绿色兴农,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田园综合体、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城镇居民休憩新去处、农耕文明传承新载体。

  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创建,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绿色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2.实现农村繁荣兴旺要“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大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以农村繁荣兴旺为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善治、文化兴盛、生态宜居等方面的改革,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传承着“红船精神”的基因,也是大包干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是改革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文化地标,是中国改革精神百花园中的美丽一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从农村支持城市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再到城乡融合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享其成或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对安徽省来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就要以农村繁荣兴旺为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善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文化兴盛,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优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风貌。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生态宜居,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资源有偿使用为约束,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绿色循环低碳经济、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等重点工程建设,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同时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绿色生态廊道和平原农田林网,巩固扩大新生态补偿制度成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经济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让新时代乡村地绿水清、村美人和,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实现农民全面发展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大力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弘扬沈浩同志等党员干部身上体现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农民全面发展为宗旨,扎实推进脱贫致富、扶弱致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改革,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生动体现,是小岗精神的时代丰碑,丰富和发展了小岗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作为社会最庞大的群体,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机会却较少。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民还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客观事实和重要问题。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和“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要以农民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农民利益出发谋划农村改革思路,农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农村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农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农村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拥护。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脱贫致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贫困人群尽快搭上小康和富裕的快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扶弱致富,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既不能搞统一模式、一刀切、层层加码、片面追求速度,也不能搞大拆大建、搞刮风运动;更不能一味模仿欧美大农场、日韩民俗村、拉美种植园,要防止跑马圈地,搞度假村、乡村别墅,防止排挤农民、剥夺农民的机会和利益。

  应该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广大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让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探索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加广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05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