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准备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了吗

2018-09-18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准备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了吗

——透过北京科学嘉年华看如何启迪创新智慧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大家想一想,跟普通火车相比,高铁列车的车头更加细长,往往被设计成修长的流线型。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17日,在2018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之一的北京科学中心内,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吸引了大量观众,而讲解员适时抛出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是因为车头前端越长,长细比越大,列车受到的气动阻力就越小。随着列车头部长细比的增大,会车压力波也会减小。这就是高铁列车车头采用修长的流线型的原因。”这位讲解员一边揭晓答案,一边引导大家前行。

  “这种类似‘抖包袱’的展览非常好玩,一下就勾起了我和孩子的好奇心,就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答案到底是什么。”来自北京市顺义区的严女士说,在她看来,这很好地启发了大家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例如那个拓扑材料展岛,我们玩着游戏就对拓扑这么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孩子还讨论了拓扑怎么发展,如何启发科学家对材料进行研究,我们一起猜了猜未来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

  从问题引入,将创新过程层层拨开,通过直观活泼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成果是什么,有什么用,技术突破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实现突破以及引导观众对未来展开想象,并重点展示在这一创新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最终让观众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正是今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最亮眼的特色之一。

  在这个包含高铁、材料、能源、脑疾病、人工智能5个板块的展览中,最热闹的地方则是每个板块设置的问题墙——“脑子里真的有水吗?”“思想看得见吗?”“扫描人脑要多久?”“机器人能做手术吗?”这些问题都让诸多观众驻足,热烈讨论一番之后,再兴致勃勃地前往后续的展览中寻找答案,不仅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很多陪同前来的大人也会出现“原来如此”的表情。

  “我们试图解读创新过程,并告诉公众还有哪些问题是科学家尚未解决的,以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北京市科协科普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整个北京市的科学嘉年华都尝试着眼于深挖蕴含在成果中的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并用直观的、活泼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以实现科普理念、科普主体和科普表达内容上的创新。

  “科普的第一层面是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第二层面是引导公众欣赏科学,第三层面是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再往上提升一个层面,是传扬理性、发掘理性。”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看来,科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对求真、实证、质疑、理性等科学精神的传递和启发。然而,尽管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在这方面有了积极的尝试,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在我国仍然不是很多。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指出,尽管目前我国科普建设内容丰富,但存在区域分布极其不均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对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估,使得我国科普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目标和评判标准。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公民对科学技术日益高涨的热情。根据中国科协的相关统计,2017年中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达到74.31亿次,健康与医疗、信息科技和航空航天成为网民最关注的三类科技话题,2016年全国科普日的参与人数比2006年增加了70.03%,达到了14740.85万人次,2018年则预计会达到3亿人次。

  根据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积极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并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充满期望,2018年有82.6%的公众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81.6%的公众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

  在中国科协科普所所长王康友看来,这些反映出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激发更多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和适宜的科学文化环境。正因如此,如何在科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精神的传播,如何提升科普能力,增加有效的科普供给就成为急需深入探讨的话题。”他说。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8日 07版)

[责任编辑:张悦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