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弟弟的水果糖

2018-07-06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龙仁青(小说家、翻译家,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我的堂弟,他叫生来。是我小时候最好的玩伴,也是和我玩得最长久的一个人,那时候,我们几乎整天厮混在一起。初春的时候,我们便会到小牧村边缘的小溪旁去挖蕨麻——这是一种委陵菜属植物的块根,俗称人参果,是一种味道极其鲜美的野生食材,在藏族餐饮中经常做为各种荤素菜品的配菜。对此,我们有着丰富的挖蕨麻的经验,就像是两个老练的农民,单凭目测,就知道哪些地方的蕨麻多、个头大。采挖蕨麻的季节,我们各自拿着一把撅头抑或一把小铁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一挖就是一整天,一日三餐全部以挖得的蕨麻充饥,即挖即食,一直到太阳要落山时才赶回家里。记得我家隔壁,居住着一家牧民,这个牧主幽默风趣,他分别为我和生来取了绰号。我叫“丹卡”,意思是泥嘴——那完全是挖蕨麻吃蕨麻的结果,而我堂弟生来叫“然久”,意思是蓄小辫子者。生来幼时多病,在他之前所生的孩子也曾夭折,为了让他能够存活,他自幼时便被留了辫子当女孩子养活。这是故乡的习俗,幼时多病者,男孩子假以女孩子养着,或以小猫小狗命名,总之,使其名字“更接地气”,便能够存活。

  等到了母牦牛产下牛犊,我和生来的活儿就是每天放牧小牛犊。小牛犊出生后,要和母牛分群放牧,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人类可以从牛犊口中掠夺它母亲的牛奶。看管小牛犊的,往往是家里的半大孩子。

  牦牛生下牛犊开始产奶的季节,恰好也是草原上各种鸟儿产卵的季节。

  我们共同喜欢一个游戏,这游戏只属于生活在草原上的孩童,那就是在这个春末夏初季节,去草原上寻找鸟窝。我敢说,在寻找鸟窝这一点上,我们具有堪比鸟类专家一样丰富的经验。我曾经是青海一家媒体的记者,有一年初夏,我和几个同事前往青海湖南岸的江西沟草原采访,当我们的采访车路过一片盛开着棘豆花的草原时,我让司机停下车来,我说:“这里一定有鸟巢!”车上所有的同行都很诧异地看着我,以为我是在信口开河。当车停稳后,我走向那片草原,并很快在一簇棘豆花下,找到了一个鸟巢——在棘豆花枝叶的遮掩下,用草原上常见的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一如是人工所为,两枚鸟蛋安静地卧在鸟巢中,这是角百灵的鸟巢,也是在草原上最容易寻得的鸟巢。

  我和我弟弟生来,每年到了草原上的各种鸟类,特别是那些留鸟产卵的季节,便开始四处游荡,一边放牧,一边寻找鸟巢,我们找到的大多数的鸟巢,便是角百灵的鸟巢。那时候,我们每个人会找到三四十个鸟巢,然后会在鸟巢附近做一个记号。我们会把记号的样子做得非常自然,这样就只有我们能够辨认,以免让其他人看到。在我的家乡,那些专事捕捉野狐狸或者其它小动物的猎户,也有事先踩点,做好记号之后再去捕捉的习惯,我们生怕引起这些人的注意。做记号,还有一个原因,角百灵的鸟巢,搭建在草原上,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枯草,也就是说,它们利用大环境的色彩,完全把自己的鸟巢隐藏在了其间。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约翰·巴勒斯曾经讲过一段故事:他和友人在牧场上发现一处刺歌鸟的鸟巢,却在他们走出三五步时“得而复失”,再也找不到了。“这个小小的整体,与整个牧场成功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他说。他对刺歌鸟鸟巢的描述,与我小时候经常见到角百灵的鸟巢是何其相似,发现一处鸟巢,转眼间却再也找不到,这是我们少年时多次的经历。

  约翰·巴勒斯在描述刺歌鸟的鸟巢时,用了一句诗歌一样精妙的语言:辽阔隐藏了渺小。他通过观察发现,刺歌鸟泰然地把鸟巢建在辽阔牧场的中心,利用牧场上常见的枯草筑巢,而雏鸟羽毛的颜色几乎也与枯草一模一样,小小的鸟巢就那样与草原融为一体。刺歌鸟就这样凭借成功的伪装,可以放心把鸟巢建在一览无余的牧场。

  小时候,我们从来不会拆毁发现的鸟巢,更别说拿走鸟巢里的鸟蛋。这倒不是说我们从小就具有环境保护或动物保护的理念。那时候,我们已经懂得大人们口中的杀生是一个可怕的词汇,也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如果做了杀生的事,不单单是掠夺了那些弱小的生命,而且也会殃及自己的生命、运势,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命数。

  当我们给鸟巢做好记号后,就会隔三岔五地来探望,直到鸟雀在刚刚搭建的鸟巢里产下鸟蛋,趴卧在鸟巢里一天天地孵化,直到有一天,一对儿或者三只尚没有长出羽毛的,闭着眼睛的雏鸟破壳而出——我们把这样的雏鸟叫作净肚郎娃娃,这是一句青海地区的汉语方言,原本指的是出生不久,没穿上衣服,还在襁褓里的婴儿。当雏鸟破壳而出,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来,几乎每天都会来看,俨然就是一个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直到雏鸟的羽毛一点点地丰满起来,直到它们慢慢庞大起来的身躯不能安放在小小的鸟巢里,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鸟巢。

  那时候,一年里的每一个季节我们都在忙碌着,捡牛粪、拾蘑菇,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而且也喜欢做的。那时候,我们的玩具是劳动工具,而我们的游戏,就是劳动,寓“劳”于乐,我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在这个游戏里,我和弟弟生来最喜欢的游戏内容,就是将各自发现的鸟巢指认给对方。这种时候,一般都是作为一种交换条件的。

  那时候,堂弟生来家的生活条件比我家的好,他不时会有一颗水果糖或牛奶糖含在嘴里,看着他因为嘴里含着糖而鼓起来的腮帮子,口水就会忍不住地流下来。有一次,我和弟弟生来正在放牧小牛犊,又看到他嘴里含了一颗糖,听到糖在他的口腔里愉快地滚动的咕咕声,我有些受不了,于是我给他说:“生来,我领给你一个大百灵的雀儿窝,我呡一下你的糖。”

  生来同意了,他从嘴里吐出已经被他含在嘴里变得很小的水果糖,递给我,说:“那你呡一下。”

  我立刻把嘴凑过去,接住了他伸到我眼前的水果糖。

  呡,青海方言,指的是把食物含在嘴里,用舌头的味蕾感受食物的味道。那一天,我呡着生来塞到我嘴里的糖,那香甜的味道,似乎至今还留在我的舌尖上。

  那时的我们,尚不知道贪婪,我呡着弟弟的水果糖,但也克制着自己,只呡了一会儿,便又吐出来还给了他。

  我的弟弟生来长大后,和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伯母一直生活在青海海西。有一年,我去看望伯母,弟弟一直陪着我,我们聊及小时候一起找鸟窝的事儿,说到动情处,他对我说,一定要再一起回到小时候居住过的草原找一次鸟窝。他还笑着对我说,到时候我带上水果糖,给你呡!

  我们哈哈大笑着,便这样约定了。可是,就在那一年,他生病了,当时,我远在北京,听到他病重的消息,我放下正在忙碌的事情,从北京赶往青海。在首都机场等候飞机的时候,我心急如焚,悲痛难忍,一种难以发泄的情愫拥堵在心头,不知道如何释放。我便给刚刚认识不久的一位藏族朋友发去短信,诉说心里的悲痛。他即刻回复我,说了许多安慰的话。自此,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6日 14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