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新语】
作者:邵建新
有人曾对全国100家报刊的人名错字进行统计、归纳,发现出错频率最高的首推吕叔湘和夏丏(miǎn)尊(文学家、语文学家)两个文化名人的名字。有一篇文章全文6处“吕叔湘”均误为“吕淑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实在太多,愤愤不平地写信去一一订正,杂志上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的名字也给写错了,写成了‘吕淑相’。”(叶兆言《吕叔湘》,见《万象》2002年第12期)这的确让人大跌眼镜。高频的错误写法——“吕淑湘”,使得语言学家在写文章时,不得不“附带谈点私事”,亲自来讲他的名字的由来。
吕叔湘在其家谱上是“钟”字辈,原名“吕钟湘”。后来上学时,单用一个“湘”字,即叫作“吕湘”。并没有“字”。再后来一直到出来工作,作者说,这个单名遇到种种不便,才在“吕湘”二字之间加进一个“叔”字。因为吕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又在名字中间加进一个“叔”字算是“字”,此后便“以字行”。吕叔湘说“可是有些只看过我的文章、没见过面的朋友给我来信常常把‘叔’字写成‘淑’,不知道是因为‘江河’、‘淮海’、‘潇湘’、‘沅、澧’,总是‘水不单行’啊,还是沾了芭蕾舞演员白淑湘同志的光。”(参见《单名以及有关写信的用语》)吕先生幽默的话语不乏机智、风趣,但也包含了几多无奈。
我们现在明白“吕叔湘”名字里的“叔”字是来表排行的,绝对不能写成这个“淑”。弄清了来龙去脉,估计不会再把吕的大名写错了吧。把别人的名字写错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直接反映了学风问题,实质上还有一个文化素养的问题。所以万万不可随而便之呀!错写语言学家的大名,不是从反面警示大家消灭错字是一项长久工程,需要我们弘扬“韧”的战斗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