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需要什么样的选人标尺
——高校招办主任圆桌对话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王庆环
嘉宾: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刘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马进喜
武汉大学招生工作处副处长 邓勇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王丹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王斌华
江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崔宝同
编者按
2018高招季如约而至。
在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核心目标下,如何打破单一录取标准、建立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同时完善科学、公平的招考体系,解决新出现的各种暂时性问题,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新挑战。
新时代,高校需要什么样的选人标尺?如何构建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科学、高效的双向选择机制?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招生体制机制改革和能力建设?“选育衔接”又该如何实现?光明日报邀请6位高校招办负责人展开圆桌对话。
高考学子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什么样的招生录取标准更能体现大学责任与使命
主持人: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让数以亿计的学子圆了大学梦,有力支持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选人标尺和招生录取标准,更好体现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刘震:我们一直强调高校招生录取、科学选材的定位和所肩负的社会使命。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招生录取也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招生录取工作还要立足教育公平。现在,社会普遍关心教育公平。从2011年起,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出了高校专项计划“自强计划”,到2012年,开始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现在每年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走进清华大学的连片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等地区的学生超出整个招生规模的10%。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 张瑜摄/光明图片
事实上,招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2016年4月,推出了“爱清华学堂”,邀请院士专家学者走进中学,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个招生宣传,而是去给中学生讲述学科的发展前沿、学科的现状,讲述清华大学的精神等。截至目前,已经开办的将近400场“爱清华学堂”,覆盖了将近20万学生。这是清华大学通过招生的方式去承担社会责任,使这些学生对学科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通过与院士、专家教授的接触,能够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习兴趣,虽然最后可能不能进入清华大学,但是对学生而言却可以终身受益。
马进喜:这么多年的招生录取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越来越重视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马进喜 张瑜摄/光明图片
邓勇:的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高考机制体制改革的本身,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高考及招生本身具备三大功能:促进高校科学选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即要通过高校科学合理的选拔录取的改革引导初高中的基础教育,实现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高考明确要求把“两依据、一参考”在招生考核录取环节中落到实处,也是为了发挥其“指挥棒”中的正向引导功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为此,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一定要在新高考改革中承担和发挥其在招生、选拔、录取中的主体作用,从录取标准的制定到选拔录取的方式再到寻找发现的过程都要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强势介入、大力创新、科学运行,让高校招生真正从“看分”变成“选人”。
武汉大学招生工作处副处长邓勇 张瑜摄/光明图片
2.改变“以分选人”,高校、学生“双向选择”机制如何建
主持人:高考改革带来了全新气象,但2017年的首次新高考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选考的安排、区分度下降、选考物理的人数偏低等方面。不少人认为,高考选拔性功能弱化或将成为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选人工作遇到哪些新挑战?
王斌华:本轮高考改革是一次系统性的改革,不仅引导了高中教育的改革,而且也促进了大学教育的改革。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教学对学科基础的要求,提出各专业相应的选考科目;高中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学生根据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新高考改革改变了“以分选人”的局面,能够让大学选拔到适合各自专业培养的学生,学生在中学所学科目能够与大学专业学习很好地衔接,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斌华 张瑜摄/光明图片
育人从选人开始,选人是育人的重要环节,新高考改革有效促进了全面的素质教育。招生工作越来越凸显出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纽带,这是新高考改革在选拔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
王丹:新高考改革要求招生录取工作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方案。如何用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把尺子进行人才选拔是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招生录取改革将倒逼高校探索建立适宜本校特点的招生录取模式,也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快专业建设,坚持内涵发展,全力提升学校品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丹 张瑜摄/光明图片
主持人: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给予高校对学生专业选科更大的选择权限,允许高校同时设置2门,甚至3门科目为必选科目,同时允许高校在部分专业做专门说明情况下,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选考科目范围,用意在哪里?
刘震:新高考改革以来,选科会对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体现在部分科目的设置上,一些专业有可能需要对应一些科目。要把高校的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高中教育衔接起来,比如说物理学科,它是理工科的基础学科,大学中很多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物理基本知识。高校对一些专业的选考科目做了限制以后,会去引导学生选科,特别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于功利视角去选科,选一些相对比较简单、比较容易获得高分的课程,但是你如果不去选一些有挑战度的,很多专业就没有办法填报。教育部出台专业指导的选科目录,用意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科目选择。
王丹:新高考改革后,学生的考试科目从原来的3+X套餐变成了3+3的自助餐,这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由于各专业录取的学生选择科目不一样,会增加高校教师的授课难度。比如某个专业原来都招理科生,大家都是学的理综课程,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是一致的。现在通过选科后,同样的专业有选考化学、选考生物进来的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会有差别。因此,各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紧紧抓住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充分发挥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导向功能,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科学选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我看来,育人和选人存在辩证关系,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考生对专业的选择。如果取消批次录取,并按照“专业+学校”的模式招生,会对一些特色不鲜明、实力不突出,或者偏冷门的专业造成一些冲击。如果一个高校的专业所招的生源一直比较差,那么从学校就会主动思考这个专业的后续建设和发展,促使高校自觉开展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
主持人:“取消批次”也是此轮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内容。这对习惯了在批次优势中坐等优质学生的高校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丹:合并录取批次,就相当于拆除了围栏,使高校和考生实现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相互选择,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选择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在更大空间内招收合适的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特色化办学。然而,由于高校失去了原有的批次保护优势,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录取批次的竞争,而是办学特色、综合办学实力和专业质量的竞争,即便是比较著名的大学,如果某些专业办得不够好,而其他高校的这个专业办得很好,生源也可能流失到其他高校。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实力不足就很难吸引到好的生源。
王斌华:取消或合并批次的改革,扩大了学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对高校而言,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一些原本不在第一批招生但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提供了“逆袭”的可能,他们着力发展特色专业,可以吸引到更优秀的生源。而对原本受批次保护但专业实力不够突出的高校来说,可能就会面临一些挑战。尽管取消或合并批次后,高校间的生源竞争会更加激烈,但通过这样的改革,会使高校更加重视内涵发展,更加重视自身的学科与专业建设。这样的竞争将使整个高等教育变得更有活力,对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促进“双一流”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打造了以“双外语”培养和“复合型”培养为特色的外语类专业和复合型专业两大专业群,以“荣誉学院”培养特区模式打造了培养高级翻译、外交外事、国际组织、国别区域四大战略拔尖人才的卓越学院,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3.专业化、专门化,高校招生能力建设从何抓起
主持人:新的态势下,高校内部招生体制机制改革和能力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许多高校面对新高考还明显不适应。很大一部分高校和专业尚无在新规则下主动争取优质和适合的生源的意识。对习惯了以往招生模式的高校来说,在提高招生工作专业化方面该做何努力?
崔宝同:新高考给高校带来的深层次变化,要求我们将招生工作从执行性的行政事务上升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不仅直接影响招生质量与数量,更是将招生与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改革、就业乃至学校的发展定位密切结合。招生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也必将得到拓展。
江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崔宝同 张瑜摄/光明图片
高校要加强招生政策研究,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探索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这是“精研招生”。要通过有序推进大类招生,完善多元化招生测评体系,科学确定选考科目要求等实现“智慧招生”。要精准布局招生宣传,明晰专业招生宣传主体地位,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协同整合多方面资源,发挥专业教师与管理干部资源优势,挖掘在校生及校友会地缘优势,合力助推招生宣传,完成“交互招生”。
王丹:不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能力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高考改革之前,招生录取以高考成绩为唯一依据,但改革后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既看分又看人的招生制度则有很大不同。招生能力建设是顺利实施综合评价制度的关键,需要高校转变招生理念,制订更加缜密的招生原则、设计更加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严谨公平的评审过程以及开展更加综合的数据分析和政策评价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能力,增加信息涵盖范围和深度,不断增强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性,建立更大格局的招生宣传队伍,更好地引导专业教师提前深入中学,宣传各个专业的办学实力,讲好学科和专业的故事是各高校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尝试“大类招生”。这意味着什么?大类招生后,选择后移到大学阶段。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学生兴趣培养等方面,高校又要做出哪些努力?
马进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来重视推广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开始,我们实行大类招生,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我们继续实施大类招生,普通类本科将在两个类别八大类专业招生,将学校传统70个本科专业按照学科门类归并为四大类招生专业,工科方面分为两大类,航空航天大类和信息大类,分别以工科实验班类和航空航天类进行招生,理科和管理分为一大类,人文社科为一大类。
事实上,在大类招生之后还要与大类培养进行有效的衔接。北航学院作为学校招生培养管理有效衔接重大改革举措,是我们建校65年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举措,学院重视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注重通识与专业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发挥书院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当中的作用。
北航学院下面设立了六大书院,设立了十个大类的核心课程群,培养的重点是厚基础、着力培养强能力,拓思维就是要创新性思维人才,系统性的构建大类培养方案,着力推进教学与学习融为一体的建设。
北航书院的核心功能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注重文理基础的全面发展,打造针对课内学习的课外专业化的指导支持体系。我们围绕新生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搭建了辅导体系,在导师制方面做了全面的构建:学生有学业导师,主要是学习方面的指导;思政导师,还有社会导师,打造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加强陪伴引导、开展课程体验,个性发展辅导。
刘震:2017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行了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这种改革符合学生的期望。以浙江为例,浙江的报考方式是专业加学校,学生会有80种填报方式。我们采取大类招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在填报专业时不再那么纠结。而且让他进入大学以后同样有选择自己专业的机会,这就是从招生的角度做的一种改变,能够把招生和培养衔接起来,和我们一直倡导的“招生就是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为了培养”完全相符。
大类招生的核心在于大类培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是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体系,大类培养正是这种理念的落实。大类培养以后,学生的选择度和自由度会变大,不用在高考的时候纠结于专业的选择,进入大一以后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大一下学期选择自己的专业,包括在大二还会有选择专业的机会。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将更多的选择权、更多的自由度还给学生。
4.选育结合,育人从选人开始
主持人:高招制度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要“立足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目前,在招生制度改革、选育衔接上高校都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崔宝同:2014年国家推出新高考改革方案,至今年近20个省进入了“新高考时代”。新高考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可根据其办学定位,选择招生模式,确定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招生要求,选拔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学生。
高校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从有利于科学选才、专业培养与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科学制定招生方案。比如,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江南大学积极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在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药学本科招生专业,优化了健康中国战略所对应的专业群。另外,在食品、生工、环境等领域专业给予招生政策上的倾斜,以更好地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邓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高校对接或者说接力培养学生成为必然,优质的大学委派专家学者走进中学、走近学生是高中、高中学生和高校的共同需求。高校在为自己的优质生源基地高中的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着育人和选人的工作。
以武汉大学为例,作为中西部最好的大学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大学,为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科学选择与武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一致的优秀学子,学校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招生宣传工作措施。学校目前在全国有390多家优质生源共建基地高中。多年来,我们坚持为这些高中在文化传承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提供常年化、常态化、专家化、低年级化的服务。近几年,随着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发生变化,我们又及时跟进了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的专业介绍、高考前减压辅导等讲座咨询和指导工作。
(光明日报记者陈鹏、杜冰、邓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