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作者:许云泽(青年编剧)
日前,“五一档”备受关注的影片《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票房达到2.85亿元,数据业绩与口碑加持的双重作用,让这部影片一时间刷爆朋友圈。但质疑随之而来,上映日当晚,知名电影博主贴出影院工作群聊天记录,公开质疑发行方之一的购票平台“先买票再退票”,通过自己大面积购入预售票,以预售票房保住院线排片后,再大批退票。次日,购票平台“猫眼”官微发布文章,确认《后来的我们》一片遭遇恶意刷票,“猫眼”已经将相关证据提交主管部门,并向国家电影专资办寻求了数据协助。经查,恶意刷票并退票的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1300万元,占当日总票房的4.6%。此后,另一家平台“淘票票”也发布声明,认为该片预售票数据异常。
《后来的我们》借着导演及片中演员的名人效应,在上映前的宣传声势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期待。而预售票的高票房所显示出的买方市场强劲力量,一方面发酵舆论,助推观众群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让各院线对该片的排片量进一步攀升。“退票风波”后的几日内,尽管该片票房长势良好,但其中的水分乃至恶性泡沫已经引起更大关注,关于影片宣发、平台退票、院线排片等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引起了激烈讨论。目前,国家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发表声明,要求影片出品方及发行方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
此次退票风波暴露出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影片出品、发行、院线三方利益捆绑现象严重,一些制片公司同时拥有院线,一些购票平台本身就是影片发行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还扮演本是独立第三方的数据记录员角色,数据结果为商业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市场及公众服务。在此种利益链中,几方合力垄断资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违背了市场竞争的自由和公平原则,对正常的市场行为造成严重挤出效应,妨碍了市场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行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经营的状态下,评价体系受资本操纵颇深,背离作品及市场的真实情况,导向失灵,而虚假泡沫反过来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近几年,票房数据造假已经有了一段“历史”,此前,《捉妖记》《叶问3》等影片的票房造假事件,揭开了发行方“锁场”、院线虚假排片、售票张冠李戴等违规操作,也倒逼行业改革与自净,催生了一些行业准则的细化,但由于相对不足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在资本巨额利润面前力量薄弱,改观甚微。
由于中国电影已经是一个数百亿元级别的资本市场,电影票房的事件实际上也是一次金融事件,涉及金额巨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也更加复杂。从出品、宣发到排片、票房,再到影评是一条产业链,越来越需要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消费,而市场规律中的第一条铁律应该是真实。票房造假、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对市场真实性严重背离,透支行业生命力,最终伤害的是作品生产。
因此,研究如何梳理目前市场的利益关系、生产和消费关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反馈机制和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以此挤去泡沫、摸清市场和行业真相,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化出品、宣发和院线的捆绑,引入制衡力量形成互相约束和调节,打散资源垄断的症结,从而规避因垄断造成的风险危机,使得电影市场真正进入自由竞争、健康发展的轨道,是行业必须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