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沉的文化 时尚的表达

2018-04-07 03:3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守望家园】

  如何实现“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两条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是系统地梳理文化遗产资源;二是以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机构强强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九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的27件文物珍品,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此次探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本刊特邀他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也希望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路。

深沉的文化 时尚的表达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玉琮。李韵摄/光明图片

  1、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

  与以往那些锁定中老年观众的鉴宝类节目和历史解读类节目不同,《国家宝藏》定位为文博探索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巧妙结合,以小剧场的形式讲述文物藏品的前世今生。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创新传播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就是内容形式、故事讲述、节目形态、舞台呈现、融合传播等多方面创新的综合结果。

  经由节目的聚焦,众多的文物博物馆专家,成为彰显中华历史深度与内涵的文化使者,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物修复、考古研究等团队也走到了台前,他们的工作价值、工作意义、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为公众所了解,而众多挚爱中华文化、与文物有着不解情缘的艺术家、志愿者,感动了更多普通观众。正是通过时空连接、精神观照、情感亲近等多种方法,《国家宝藏》节目引导和帮助观众从认识文物,上升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为观众送上了一场当代文化盛宴。

  文物是优秀文化的载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记录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铸就大国梦想的历程。无论是陶瓷、铜器、珐琅,还是雕塑、织绣、钟表,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打磨,每一件文物无不见证了历史,承载了国家的兴衰荣辱。《国家宝藏》就像是一场文化盛宴,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一种形式,把文物博物馆领域的知识,与大众能接受的形态融合在一起、表达给别人,《国家宝藏》创造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观众们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需求一直存在,缺乏的是契合时代的表达方式。《国家宝藏》突破了瓶颈,让时代久远的文物重新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像这样融入人文表达、文化韵味,深入挖掘文物藏品与普通人之间的纽带,加上影像语言的表现手法,方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

  事实证明,做一档真正的好节目,一定要努力挖掘某一领域的文化财富,开垦某一沃土的文化资源,才能承故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才能推出真正有意义、有营养的节目。《国家宝藏》这类原创的文化类节目,符合当下社会民众集体文化需求,人们需要充满浓浓文化味道的节目,来为心灵提供给养。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深沉的文化 时尚的表达

国家宝藏特展现场。李韵摄/光明图片

  2、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今天,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媒体领域,都在思考变革。当然,博物馆参加综艺节目,无疑是一项挑战。但是首先必须认识到,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管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还应该是文化传播机构——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博物馆的天职。

  《国家宝藏》节目取得轰动效应的背后,是国内顶级文化机构的强强联合。博物馆与电视两大行业合作,就是希望能够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醒来,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满足广大民众文化需求。中华传统文化是这个节目的内核,电视艺术手法“讲故事”是其外壳,搭建观众与文物之间的心灵桥梁,则是其根本目的。

  《国家宝藏》节目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引起最普通、最广大观众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关注和喜爱,激发他们走进博物馆的兴致,让他们感受到文物的文化温度。以往观众参观博物馆,往往局限于被告知博物馆有哪些文物,哪件文物非常珍贵,却不明白这些文物为什么珍贵,珍贵在哪里。如何让内涵丰富的文物“活起来”,让每一位观众真正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和温度,应该成为博物馆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寻宝之旅”成为家长安排亲子游、游学游的首选,银发族们更对博物馆文化旅游极为热衷。今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钟表馆门前,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排起数百米的长队,位于该区域的“《国家宝藏》特展”吸引大量观众流连忘返。

  长期以来,博物馆人心里起急、嘴上抱怨,在这里展览的这些珍贵文物,既有历史又有文化,但是很多人宁可选择逛街,也不肯来博物馆看上一眼。如今,参加《国家宝藏》节目的博物馆观众数量迅速增加,因为节目中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对文物的展示、文化的展现,更是让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博物馆建立联系。文物能够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于其能够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大程度上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物是具有想象力和年轻活力的现实存在。想让时代久远的文物重新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不难发现,此前的一些节目和做法,有的是以经济价值简单换算历史价值,有的是在有意无意中将文化降格为娱乐,有的则陷入对历史资源的过度消费。尽管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并没有走进人们的生活,更没有真正“活”在人们心中。《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使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的文物藏品不再冰冷,而是带有温度,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与许多人的命运相关。有了越来越多普通人、年轻人的关注,才能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今天,博物馆应该是多元化、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也从保护文物藏品,到保护文化遗产,再到服务社会,进而向参与推动社会变革的神圣责任回归。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发展目标,也将从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拓展到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再拓展到让广大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只有让广大民众从博物馆的工作成果中真正得到实惠,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博物馆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并由此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博物馆要更好地挖掘自身文化潜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喜爱。首先,文化展示传播活动要坚持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其次,注重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与博物馆文化传播相结合,与最新的展览内容相结合。最后,是文化展示传播要与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方式相结合,广泛与社会优秀的文化机构相结合,实现多领域的跨界合作,保证文化展示传播工作的创新性。

深沉的文化 时尚的表达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皿方罍。李韵摄/光明图片

  3、更加丰富、更深层次的传播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到故宫博物院参观,80%的观众都会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前面走,只看景观不看展览,而今天这个比例倒过来了,80%的观众都会参观展览,无论是午门-雁翅楼展厅,还是神武门展厅,每天都接待上万名观众,甚至2-3万观众。故宫博物院内同时展出的几十个展览,都有来自各地的观众踊跃参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的愿望。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为年轻文化的一部分。去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无论是《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还是《赵孟頫书画特展》,30岁以下的参观群体比重达到了七成左右。《国家宝藏》节目的宗旨是让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就迅速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90后、00后观众不仅参与互动,而且主动传播,特别是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B站上《国家宝藏》的内容被大量转发。年轻人对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对于博物馆来说,最终吸引并传达给观众的,一定是珍贵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是节目中间流露出的动人情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让观众意识到,原来这些文物都活在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人与它们发生着关联,有很多人在用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业余爱好、他们的人生,甚至于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祖祖辈辈来守护着这些文物,来研究着它们、发掘着它们。有很多人毕生的努力就是为了把这些文物捐赠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见它们,进而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民族留下了什么。

  对文物和文化的热情,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激励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尝试改变,希望融合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数字化技术,让人们能够在参观的同时增强互动体验,更加直观地欣赏文物、了解文物和探知文物,在内容上深度挖掘文物之间的关系、文物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当代人熟悉、喜爱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文化、走进历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期待更多传媒机构能够进一步与更多国内优秀博物馆合作,以更广泛的传媒形式实现更加丰富、更深层次的传播,向自主创新、品牌升值、文化“走出去”的更高目标迈进,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民众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本文由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08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