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笔墨】
作者:段铁
今年7月,我应邀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遵义会址》巨幅山水画,特地到贵州省遵义市写生采风。
遵义会址(中国画) 段铁
因天气原因,飞机降落遵义新舟机场时,已是午夜。汽车在黔北的崇山峻岭中穿行,一会儿跃上山顶,一会儿又驶下山谷。夜色中,窗外细雨蒙蒙,绵绵群山在眼前掠过。遥想当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红军遭受巨大损失。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遵义蜚声中外。我有机会创作这样一幅以革命圣地为主题的画作,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
关于遵义会议这个红色革命题材,许多前辈画家都有过创作。我希望借此次采风,能够寻找到一些独特的感受,画出自己的风格。第二天,当我来到遵义会址前,一下子被眼前景物惊住了。粉刷一新的会址小楼旁建有一个巨大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和一片平坦的广场,会址前的街道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店铺,四周是新建的高楼大厦。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一个可以看清会址全貌的地方,并画了一幅水墨写生。遗憾的是,眼前的场景和我心中的印象有着巨大的反差,高楼大厦取代了原有的山水面貌。我内心纠结,如果画眼前的景象,只会是一幅不痛不痒的城市风景画,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我们乘车来到郊外,天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夹杂着青草的香味。放眼望去,山峦间片片茶园随山形展现,形成一条厚厚的弧线,山脚下的水田反射着天光,与山间飘动的白云相映成趣,绿树翠竹间掩映着典型的黔北样式的民居,远方采茶人的欢声笑语不时随风传来,一派田园景象……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创作素材吗?画意、灵感油然而生。遵义会址画面的基调有了,这就是宁重、崇高、肃穆,同时又要符合中国山水画要素的形式美感。
我生长在北方,长于营造北方的山川沟壑,面对遵义这个满目苍翠、峰峦起伏、变化不大的山水地貌,已有的方法一下子都派不上用场了,用行话讲,找不到线性和皴法,没有了抓手。
我沿着茶园的小路翻过一座小山,一组松树霍然映入眼帘,没想到,这个我擅长画的树种“跑”来救急了。是啊,看那排排挺拔的青松,威严肃立,像战士一样守卫着革命圣地,它是胜利的象征,也解决了我线性安排的难题。青松枝繁叶茂,水田随山势排列,山峦间的茶园长短相接、方圆相依,连绵起伏,一下子解决了画面结构的问题,原本还是模糊的画面逐渐清晰起来。白云映衬青松,青松环抱会址,民居散落山冈,茶园随山势缓缓展开……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形象清晰,方向明确,画起来就非常顺手,我以后的创作也进展顺利,一气呵成。
近年来,我先后赴遵义、长江两岸、泰山等地写生,为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京西宾馆等场所创作了《遵义会址》《青山聚秀图》《泰山颂》等巨幅山水画,在写生、采风、创作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也由衷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革命历史的伟大。
我深切体会到,艺术只有扎根人民、源于生活,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人民大众呈现最美的艺术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作为画家,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注重深入生活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用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