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好日子就在绿水青山中

2017-10-16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比如,太湖变清,沿岸的渔民们重操旧业,满面春风;长江的支流富水河正变为富民河,昔日贫穷的富水库区成为游人羡慕的休闲度假之地;景德镇市珠山区的南河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的臭水河面貌焕然一新,“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经历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环境污染的惨痛代价后,老百姓对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绿色的居住环境有了更加迫切的渴求。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各地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拿出硬招,利剑治污。建立和施行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开始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分量,思想上的“雾霾”一扫而空。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能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逐渐成为共识。

  此外,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的自觉。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电、资源回收、减少一次性餐具……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河北塞罕坝林场,就是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除了塞罕坝外,还有更多的感人事迹。库布其沙漠的当地群众二十九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坚持植树造林,如今沙漠变绿洲;漫步福建东山海滩,老百姓说“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走进云南施甸大亮山,老百姓称道最多的是杨善洲留下的漫山“绿色存款”。

  生态红利实实在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步伐铿锵有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由此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家乡的河流变清了,身边的绿地增多了,呼吸的空气洁净了,居住的城镇越来越美了。

  生态兴则文明兴。大家携起手来,自觉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凝聚起美丽中国建设的磅礴伟力,让中华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6日 10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