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衣上好风多
——看十里淮扬如何涵养新家风
作者:郑晋鸣 金梦
走在扬州南河下街区,不禁会被精心打造的家风展示区所吸引:手持一张“家风文化手绘地图”,从丁家湾牌坊走进深巷,三步可见古宅先贤的家训家规、五步可闻古巷人家的家风故事,0.55平方公里的展示区内,竟有37处家风展示点。一块砖雕、一座门楼,都传递出这座古城传承千年的家风文化。
中国的“家文化”传承千年,家风虽无影无形,却是一个家庭魂魄之所在。从街坊工人到世家后人,从普通百姓到党员家庭,君子之风吹彻这座人文古城,合力造就了清和从容的扬州风貌。
寻常百姓家的正能量
扬州南河下大树巷50号,住着工人杨传庆一家三代人。近段时间,老杨没有想到,自己不起眼的家竟然成了“景点”。“万事浮云长寿,勤奋心宽多喜”,横批“知足”,贴在老母亲所住平房门上的对联,常引得路过的街坊和游客驻足夸赞。
杨传庆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目前是冶金厂的一名工人。“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都会写对联。现在这活儿由我继承了,母亲房门上的对联就是我家今年的‘门面’。”杨传庆笑着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些,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只要有空就捧着书看。老一辈传给我们的家风是守法、勤奋和善良,我给儿子又加了一条,就是爱读书。”
家住康乐新村86岁的陆明星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周的家庭聚会上都要开“家庭党课”,这是他家雷打不动的惯例。
陆明星说,当年入党就是为了学习先进,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多年来,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也是一丝不苟。以党规律己,以党章治家,便是他定下的家训。“我家现在有14口人,其中10个都是共产党员,特别是现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要加强学习。我希望通过家庭党课,让我们陆家子女都充满正能量。”
家风代代传
走进扬州城内阮氏家庙,“睦族敦亲尊祖训,尊贤敬老葆宗风”“忠、孝、节、义”等字句,就刻在楹联、墙壁上。一代文宗阮元为官清廉,坚持诗书传家、崇文重教的家风。城市规划设计学泰斗、“中国世遗之父”阮仪三是阮元的第五代孙,20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刀下留城救平遥”更是中国古城遗产保护的一段佳话。
阮仪三对历史名城的“乡愁”情结,正是受阮氏家风的影响。如今已83岁高龄的阮仪三回忆说:“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带我回家庙参加祭祀,就是在一次次家祭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祖阮元‘励志、规约、清廉、小题、务实’的家训,祭祀过程正是对家风的传承教育。”对于故乡扬州,阮仪三一直很偏爱。从阮元家庙的申请修复到捐献阮元手迹复制件、为阮元广场做规划设计,阮仪三一直倾注大量心血。
“晚清第一园”何园内何家祠堂陈列的《何氏家训》十一则,为何氏后裔世代珍藏,遵行不悖。这份家规从孝敬亲长、隆师亲友、节义勤俭等十一个方面,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何氏家训伴随何园的亭台楼阁、花石林泉,带给何氏后人美好的憧憬和心灵的滋养。
“我们何家教育理念的主流是:为人正直,有正义感、责任感,有民族自尊心、爱国精神,重视科教文明。”何园第五代主人何京告诉记者,这个理念一直延续在何氏家族的后代中,无形间有一种凝聚、激励的作用。“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何家五代人中出了两个进士、两个博士和两个院士,都与其奉行的严格完善的家训密不可分。
家风正则政风清党风端
在扬州,家风不仅代表了家家户户的德行传承,更涵养了万千党员干部的廉政党风、清廉政风,引领了淳朴清和的淮扬民风。
扬州市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写家训、议家规、晒家风活动,将传统家风中的“孝、悌、慈”转化成对国家的忠诚、对他人的友善和对社会的责任,将家风建设与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相融合。此外,通过举办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研讨会,开展“一座千年城一个幸福家”主题活动,组织以良好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扬州城掀起了建设领导干部优良家风的热潮。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开展家风建设,就是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带动社会风气,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