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创新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

2017-03-17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科学随笔】  

  作者:姬中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授)

  近年来,有不少人认为,科技创新是科学家或高端研究人员的工作范畴,和普通人无关,和高职学生无关,科技创新教育更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有待更正。当前,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教育,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还需要培养“鲁班”,一个都不能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这四大支柱涵盖了创新人才的四大创新素质:一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事物本质的习性;二是具有克服障碍的意志和恒心;三是具有适度的质疑与冒险精神;四是善于提出假想,勇于付诸实践的品性。

  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将科技创新变成一种精神,提高人们的创新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现在尤为迫切。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进入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的时代。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升级,要求社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创新人才支撑,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大量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大国工匠”。

  全社会都要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包括企业和高校。对企业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斯用“不创新就是灭亡”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创新对社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极其重要作用,不管是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加强创新。

  对高校的创新教育而言,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是所有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由此看来,科技创新教育绝不只是在本科大学里面,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并且,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实际上,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采取“项目制”培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项目组或工作室,在研究具体项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磨炼、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每个人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7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